近年來,,“逛”博物館逐漸成為公眾必不可少的文化娛樂方式,,而如何采用更為先進的陳列展覽理念,讓博物館的展覽更加吸引人,,越來越多的博物館開始探尋更有利于業(yè)務發(fā)展的管理模式,。
2012年12月,國家文物局發(fā)布《關于加強博物館陳列展覽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借鑒國外先進經(jīng)驗,,創(chuàng)新運行機制,,探索實行策展人制度。湖南省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南京博物院、蘇州博物館等紛紛借鑒西方“Curator負責制”,,創(chuàng)新展覽機制,,探索并實行“展覽項目制”和具有中國國情的“策展人制度”。
“項目制”是大多數(shù)博物館普遍采用的辦展模式,,由項目負責人和策展人共同負責一個展覽,,其中項目負責人屬于行政職務,負責協(xié)調溝通,,而策展人由展覽內容設計者承擔,,負責展覽大綱的撰寫。
而南京博物院則從“一院六館”的展陳設計中演變出特有的“策展人制度”,?!坝闪鶄€人牽頭做策展人,負責每個場館的策劃,,每個策展人帶領四五個來自不同部門的組成一個團隊,,龔院長是總負責人,策展制度就是從這種臨時展覽的形式演變來的,?!?/span>
南博“策展人”模式由館長、副館長作為后盾,,解決了行政難題,,策展人不僅負責內容設計,在展品選擇,、展覽設計,、教育互動以及文創(chuàng)等展覽的整個鏈條上均有話語權,由于中國博物館的機制問題,,在資金上還有限制,,但南博在近期的展覽中試圖通過門票、出版和文創(chuàng)產(chǎn)品開發(fā)等方式實現(xiàn)收支平衡,,對博物館運營模式的探索又近了一步,。
博物館進入“策展時代”
精品展、名品展,、館藏陶瓷展,、館藏書畫展……這似乎是大多數(shù)人對于傳統(tǒng)博物館展覽的印象,千篇一律的“曬家底”,然而只有國寶級的展品才能引起觀眾的興趣,。隨著博物館功能的改變,,由藏品為中心轉移到以“人”為本的教育職能,為吸引越來越多的觀眾,,一些博物館開始尋求改變,,突破固有的博物館展覽模式,引進西方“策展”理念,,根據(jù)博物館自身特色策劃有主題和有故事的展覽,。
最值得一提的是,蘇州博物館在過去四年連續(xù)舉辦的“吳門四家”系列展覽,,是每年年底必看的展覽項目,。“2009年,,蘇州博物館開始醞釀,、策劃一個既能彰顯蘇州文化特色又能契合博物館使命和學術研究水平的系列展覽。而明四家無疑是最能體現(xiàn)蘇州文人文化的,。這一系列展覽無論是在選題策劃上,,還是在展品選擇、展覽設計,,或者配套服務上,,都遵循了‘文人特色,蘇州韻味’的辦展特點,?!碧K州博物館館長助理謝曉婷表示。
繼備受矚目的“吳門四家”特展之后,,蘇州博物館將新推“蘇州清代藏家系列特展”,,展覽涉及蘇州清代三大世家大族顧氏(過云樓)、吳氏(從吳大澂到吳湖帆)和潘氏,?!瓣P于藏家的展覽,南博做過龐萊臣,,上博做過吳湖帆,,為什么蘇州博物館還要做?因為我們想突出的是收藏的理念,我們做的是一個家族性的收藏展,,比如《煙云四合——清代蘇州顧氏收藏特展》會講到顧文彬四代家族的收藏,,祖輩的收藏理念是什么,晚輩是不是完全繼承或者豐富了祖輩的收藏,,整個收藏是否有改變,,從家族收藏理念折射現(xiàn)在的收藏熱,收藏什么?收藏的意義以及與古代收藏有什么區(qū)別,,該如何去收藏,,以及如何保存書畫,這些都是展覽中要體現(xiàn)的,,可能通過展覽本身,,也可能在宣傳或教育活動中進行嵌入?!敝x曉婷告訴雅昌藝術網(wǎng),。
▲首都博物館“走進養(yǎng)心殿”
首都博物館近幾年策劃的展覽也是好評如潮, 9月底開展的“走進養(yǎng)心殿”,,展出的268件(套)珍貴文物全部來自故宮養(yǎng)心殿,,是百年來第一次走出紫禁城,也是觀眾第一次可以近距離的走進養(yǎng)心殿,。該展覽不僅按照1:1的比例復原了養(yǎng)心殿東暖閣,、西暖閣和三希堂,還輔以相關處理政務,、重大事件,、書法繪畫、壽誕婚慶,、養(yǎng)心殿造辦處等方面的介紹,、展示,不僅能感受到故宮中的養(yǎng)心殿,,同時還能獲得在故宮養(yǎng)心殿所不能收獲的知識,,零距離感受帝王的家國情懷,了解清代帝王在養(yǎng)心殿的理政活動,、生活起居和國家的興衰歷程,。“首先,,這個展覽的定位是盡可能復原養(yǎng)心殿的格局與陳設,,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進一步挖掘了幾個重要空間中的人以及發(fā)生的故事,,同時結合空間內有內涵的文物進行解讀,。在這里不僅可以了解三希堂名字的由來,還有明窗開筆,、垂簾聽政都發(fā)生在什么地方?皇家造辦到底嚴苛到什么程度?皇帝的一天在養(yǎng)心殿如何度過?”展覽內容策劃人章文永接受雅昌藝術網(wǎng)采訪時表示,。“我們通過展覽想要告訴大家的,,不僅僅是‘走進養(yǎng)心殿’,,更是走進首博的‘養(yǎng)心殿’,讓觀眾自己在展覽中探秘?!?
展覽項目制:策展機制的改變
“吳門四家”系列展覽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是蘇州博物館在展覽機制上的改變。2009年陳瑞近從當時的民俗博物館調回蘇州博物館任職,,就開始籌劃“吳門四大家”的展覽,。起用年輕的策展團隊,采用項目負責制,,是他的一個重要舉措,。“吸引年輕觀眾走進博物館,,博物館才有未來,,而只有年輕人最了解年輕人?!边@個項目核心小組有七名成員,,包括兩位博士、三位碩士和兩位本科畢業(yè)生,,分別負責文創(chuàng)小組,、教育小組、公共關系小組,、信息技術小組等,。
▲蘇州博物館“衡山仰止——文徵明的社會角色”
《衡山仰止——文徵明的社會角色》是項目負責制的第一個展覽,謝曉婷作為項目負責人,,一方面倒排時間表,,帶領各小組組長踩準活動節(jié)拍,按時完成各項任務;同時提出合理化建議,,召開協(xié)調會,,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提高團隊運轉效率,。展覽內容設計潘文協(xié)按既要系統(tǒng)展示文徵明書畫風格的變化歷程、詩文書畫帖的全能技藝,,又要反映明代蘇州的城市生活和文人文化的要求,,精心挑選,確定“借展目錄”,,涉及近30家收藏機構的80余件作品,。展覽小組根據(jù)“借展目錄”與相關收藏單位聯(lián)系,了解作品的完整程度以及是否同意借展,。展覽形式設計人員江偉達參照文徵明的《拙政園三十一景圖》,,運用了傳統(tǒng)白色墻面搭配木質裝飾線條;選取了畫中的書齋窗欞式樣,,作為展廳主要墻面、過道的裝飾元素,,并用木,、竹、紙,、花卉等一些自然材料進行制作,,營造一個具有明代文人審美意趣的展示空間,。三個展廳均以文徵明的書房命名,,北廳取名“停云館”,內設“一片江南”(江南風景題材),、“二三知己”(雅集題材)等三組作品;南廳取名玉蘭堂,,內設“格物逸興”(花卉竹石題材)等三組作品;書法廳取名“玉磬山房”。社會教育小組將教育與展覽緊密結合,,開展了“走進文徵明的翰墨世界”展廳互動活動:地下臨展廳被分成詩,、書、畫,、帖,、印五個區(qū)域,“書”區(qū)域展示文徵明手書《四體千字文》字帖,,一旁還置有金磚,,觀眾用毛筆蘸水后可照帖在金磚上練字。配合展覽,,文創(chuàng)小組共研發(fā)了30款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包括底部有文徵明印章的“衡山杯”、文徵明手植紫藤的種子等,,800份紫藤種子銷售一空,。
“實踐證明,這樣的項目負責制對于整合展覽資源保證展覽整體運行而言十分高效,,對于展期非旺季的博物館而言,,30余萬的觀眾量和100余萬的文化產(chǎn)品銷售額,是公眾對蘇州博物館和‘文徵明特展’的肯定,?!敝x曉婷告訴雅昌藝術網(wǎng)。
湖南省博物館2005年進行博物館體制改革,,為轉變過去的業(yè)務運行模式,,首先實行了“項目制”,即重大課題或展覽項目由項目負責人具體負責展覽的全程運作,。如2006年舉辦的《走向盛唐》展和2007年舉辦的《國家寶藏》展覽就是“項目制”的成功案例,,展覽從籌備階段開始,,就成立了展覽項目組,由一名古代歷史文物展覽方面的研究館員擔任項目責任人,,下設“安全保衛(wèi)組”,、“內容設計組”、“形式設計組”,、“布,、撤展組”、“文物保護組”,、“宣傳組”,、“營銷組”、“學術活動組”,、“開放管理組”等執(zhí)行小組,,各小組在項目責任人的直接領導下分工協(xié)作。
目前,,“展覽項目制”也是中國大多數(shù)博物館進行展覽策劃所使用的模式,,項目負責人相當于行政職務,主要負責各部門展覽事務的協(xié)調工作,,而策展人主要負責內容設計,,對展廳設計、文創(chuàng)等具有建議權,。
接近“Curator負責制”的南博模式
2013年南京博物院二期改擴建,,隨著臨展的增加,開始實行“策展人制度”,,即以對某個學術領域有研究的“人”為核心而臨時組建的一個項目組,,策展團隊的成員來自于博物館的各部門,全館上下共同參與到展覽工作中,?!澳喜┑牟哒谷酥贫扔赊k公室牽頭,社教,、安保,、陳列、信息開放中心,、文創(chuàng)部門等共同參與,,做展覽的每個環(huán)節(jié)要怎么做、各部門的工作如何開展,,展覽配套社教,、文創(chuàng)如何開發(fā),都是全院共同參與決定的,,不再是一個部門只關注自己的工作,。全院中級以上的職稱人都有成為策展人的資格,,可以自己報選題,經(jīng)院里審核,,通過后建立展覽項目團隊,。”南京博物院陳列藝術研究所所長陳同樂告訴雅昌藝術網(wǎng),。
南博的“策展人制度”看似也是展覽項目負責制,,但是以“人”為核心,策展人的權利和職責范圍更廣,?!拔铱梢院敛豢鋸埖卣f,南京博物院的策展人制度是全國最好的,,因為它符合中國國情,,這是中國的策展制度,。某種程度上,,它優(yōu)于西方的策展人制度,比如我們做一個展覽的策劃,,時間短,、功效快,執(zhí)行力又好,,這是我們這個制度的優(yōu)點,,而西方策展人做一個展覽通常需要2-3年的時間,其中因為人事的變動或者博物館方向的變動,,經(jīng)費不夠而導致展覽項目停止,。” 陳同樂表示,?!爸哉f我們的這個策展人制度已經(jīng)與西方很接近,是因為選定一個策展人,,不僅是內容設計,,展廳之外的互動、教育,、文創(chuàng)等策展人都有很大的權利做決策,,而作為陳列部主任,大部分時間是在幫策展人進行外部協(xié)調和溝通,,因為策展人不一定有那么多的資源,。”
8月9日,,南京博物院2016年度大展“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中國漢代文明”開幕,。來自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110件(套)古埃及精品文物,,與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館,、揚州博物館藏的140件(套)中國漢代諸侯王陵文物共同展出,。
該展覽選擇獨特的對比視角進行展示。策展人陳剛,,所在的部門是教育服務部,,在這之前他有考古所的工作背景,漢代文物的考古項目本身也有參與發(fā)掘,,便于深入開展研究,。“本次展覽內容和形式,,都是通過一種對比的呈現(xiàn)方式,。展覽分為不朽、生活,、權力,、生靈四個部分,從數(shù)量,、規(guī)格,、空間布局及文化內涵,基本都是對稱放置,。通過文物對比,,讓觀眾感受到文化的比較,在對比過程中,,擁有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展廳內用兩個色調來區(qū)分兩種文明的展品和展區(qū)。埃及部分用藍色,,漢朝部分用紅色,。”
除了展覽本身的精彩之外,,配合展覽還推出系列教育活動,,包括專題導覽、公眾講座,、主題活動,、青年沙龍、第二課堂,、文化考察等,。“針對觀眾的展前調研會開過兩次:一次是針對普通觀眾,,一次是針對中學歷史老師的,。而且根據(jù)調研會征集到的意見也確實為展覽,、活動、文創(chuàng)等帶來了改變,。比如,,觀眾感興趣的文物,在布展時會結合文物重要性,,盡量放在重點的展柜中;教育活動的設計,、文創(chuàng)的設計也都會注意圍繞這些受歡迎的文物?!?
陳同樂用“五個題”總結南博的策展方式,。第一個題是“命題”,展覽名字由“當木乃伊遇到金縷玉衣”到“兩個王的故事”,,再到現(xiàn)在的“法老·王”有很多考慮和取舍;第二個是“主題”,,展覽主題是兩種文化的對比,這種主題展的方式更容易吸引觀眾;第三是“話題”,,用什么樣的語言,,什么樣的表現(xiàn)方式展現(xiàn)這兩種文明是需要考慮的,展覽最終是用最樸實的,、觀眾不看文字都能看懂的對比方式來呈現(xiàn)的;第四個是“問題”,,展覽中有很多觀眾想了解的問題,,策展時會注意解答,,但也考慮到要讓觀眾帶著一些問題回家,希望展覽能讓觀眾思考,。最后這四個題歸納成一個題就是“課題”,,整個展覽,從開始策展一直到現(xiàn)在開館是把它當做一個課題來研究的,。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副館長沈辰對南京博物院的策展人制度也表示認同,,認為南博的觀眾調查和ROM有同工異曲之處,他們在策劃展覽之前,,也是做大量調查,,才確定要不要做,以何種形式呈現(xiàn),,從展覽的命名到展品挑選,、展覽陳述、宣傳策略,、活動設計等等,。
本次展覽,南京博物院在不用或少用財政專項經(jīng)費情況下,,向公眾收取低票價提供高品質展覽的一次嘗試,,展覽門票價格為30元,。南博試圖通過門票、出版和文創(chuàng)產(chǎn)品開發(fā)等方式實現(xiàn)收支平衡,,這是對博物館運營方式的探索,,也得益于策展人制度的實施。